人口问题造成中国经济需求侧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日前分析了人口因素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蔡昉表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突出因素是人口,中国人口 2022年完全有可能达到峰值。随着人口增长减速和老龄化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将遭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挑战。结合人口因素,从发展阶段来看,蔡昉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三大需求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增长供给侧的驱动因素和需求侧拉动因素的匹配。人口因素对需求侧形成了制约,意味着当前不仅要关注供给侧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还要关注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若二者不匹配可能会形成经济增长缺口。第二个挑战是宏观经济需求因素的结构转换,即 “三驾马车 ”的转换。蔡昉认为,在不同发展阶段,拉动经济的需求因素不尽相同,并且供给因素与需求因素之间也相互转化。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弱化和 GDP增速放缓,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亟待转向更加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的模式。第三个挑战是经济复苏措施与长期增长政策的相互适应。保市场主体的同时,国内也要努力保障居民收入和消费,供给侧复苏政策和需求侧复苏政策应该同时使用。蔡昉对此强调,短暂的危机过后,冲击因素仍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有时导致趋势性的挑战提前发生。中国疫后复苏恰遇人口的新变化,促进复苏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与长期应对措施实现有效衔接。
乌克兰总统:已准备好与普京会谈但不会接受妥协 3月 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已经准备好与普京会谈,而且坚信没有谈判就无法结束战争。泽连斯基认为,必须利用任何形式、任何机会与普京谈判,如果这些尝试失败,这将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泽连斯基强调,有一些妥协是乌克兰方面不能接受的,比如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独立以及俄罗斯接受克里米亚。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乌克兰冲突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称,乌克兰战争对能源、食品、通胀和贫困造成重大经济后果。该行首席经济学家贝娅塔 ·亚沃尔奇克表示,乌克兰冲突发生时,全球经济已经开始放缓,所以能源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通胀上升将迫使各国央行加息,这也对经济增长不利。因此,乌克兰危机无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俄乌冲突将使全球 4000万人陷入极贫 华盛顿智库全球发展中心( CGDEV)日前发出警告称,乌克兰冲突引发的食品价格飆涨,将使全球 4000多万人陷入极度贫困。资料显示,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为第一大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出口量合计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 29%,两国的出口状况关系到世界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但当前的俄乌冲突已经导致 1350万公吨小麦和 1600万公吨玉米冻存在乌俄境内,冲突正使乌克兰的粮食供应链逐渐崩溃,令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更大威胁。 CGDEV认为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两国小麦的直接买家,其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此外,粮食供应形势恶化导致粮价飞涨,从 2月 21日至 3月 15日全球小麦价格升高 24%。 CGDEV分析指出,自俄乌爆发冲突以来,食品和商品的价格已升至 2007年和 2010年的高点。世界银行对极贫的定义为每日生活成本低于 1.9美元,根据相关测算, 2007年食品价格的飆升将多达 1.55亿人推入极度贫穷, 2010年的食品飆涨则导致 4400万人陷入极贫。 CGDEV表示,低收入国家的家庭将近一半预算用在食品上,更高的价格将迫使他们在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之间做出选择。 CGDEV研究人员指出, “迄今为止的价格涨幅已与 2010年的涨幅相似,我们的分析显示,至少有 4000万人将因 2022年的粮价飆升而陷入极贫。 ”
德国经济部长:放弃俄天然气将致德国无法保障足够供暖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如果德国在下一个冬季前切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并且又不能获得足够的供应,那么德国就将无法保障家庭供暖以及支持工业的运转。”他还补充称,天然气主要在供应链的起始阶段使用,因此任何供应中断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俄媒称,德国政府早前宣布,德国打算使能源供应渠道多样化,以避免“所谓的对俄能源依赖”。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 2021年,欧盟 45%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目前,俄罗斯仍继续向德国供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西方对俄制裁与反制危及日本汽车产业 日本国内几乎不产出稀有金属,但其需求量却居世界第三。虽然日本政府采取诸如加强勘探海洋稀有金属、鼓励研发稀有金属的替代品等措施以保障其稀有金属的稳定供给,但是尚未根本扭转绝大多数稀有金属依赖进口的状况。据日本经济产业省较早前的数据,日本需要的镍、铬、钨、钴、钼、钒、锰等稀有金属 90%以上都依靠进口。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钯占其进口总量的 40%、镍占 21%、铂占 10%。因此,国际稀有金属供给不足和价格大幅波动对日本制造业和尖端产业的影响巨大,特别是汽车产业所需要的白金族稀有金属,更是不可或缺的。俄罗斯和南非产出的铂和钯分别占全球产出总量的 85%和 80%,是全球汽车企业的主要供给方。由于南非的矿工时有罢工,因此日本的汽车企业大多使用产自俄罗斯的钯,占其进口钯总量的 40%。乌克兰危机以及西方制裁俄罗斯造成钯、铂等稀有金属供给不足,或迫使日本的汽车企业不得不减产,损失较大。从日本汽车产业的遭遇可以窥见日本经济、社会乃至家庭受乌克兰局势以及制裁与反制的影响之一斑。进口商品特别是资源类大宗商品的供给不足和涨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反噬到其他行业乃至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负面影响外溢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
意大利内阁通过法令抑制能源成本 3月 18日,意大利政府内阁批准了帮助消费者和企业应对因乌克兰危机而加剧的能源成本飙升的措施,该法令还囊括了加强罗马保护关键资产免受外国竞购的权力。据报道,本次政府内阁联席会议批准了 44亿欧元一揽子能源计划,借以抑制能源和燃料价格,该措施是继去年 7月以来救助能源市场预算约 160亿欧元之后的又一举措,旨在降低企业和家庭的电费和煤气费。法令能源部分提出了削减汽油和柴油消费税的计划,将在 4月底前将每升油价降低 25欧分。意大利总理马里奥 .德拉吉在政府内阁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采取了重要和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乌克兰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后果。这些措施的资金来源是对受益于能源价格飙升的能源公司的额外利润征税,不会恶化公共赤字。德拉吉说,该税采取的形式是,对过去六个月按年度计算大幅上升的利润率一次性征收 10%的税。这种对能源市场的再分配干预,让我们能够避免额外的借款,并控制公共财政。意大利自 2012年引入 “黄金力量 ”以来,政府当局已经六次阻止外国公司进入意大利。政府还要求公共机构更换与俄罗斯相关的反病毒软件,并表示正在考虑采取措施阻止原材料出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短缺之苦。为了增强罗马的 “黄金力量 ”,该法令引入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监督和阻止 5G网络和云技术方面的收购和商业协议。在这 5G网络和云技术方面经营的公司,将被要求每年向当局提供相当详细的拟议合并和供应交易的通知。
制裁加剧了欧美与俄在航天领域的对立 俄航天局局长罗戈津称,美国正在准备切断俄罗斯与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连接。早在 2月 24日俄罗斯宣布在乌展开军事行动时,美国总统拜登即威胁打击俄罗斯的太空计划,随之美欧联合开始制裁部分俄罗斯航天公司。两天后的 26日,俄联邦航天局宣布停止与欧洲在库鲁航天发射场的合作,以作为对制裁的回应。 3月 3日,俄再次宣布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 3月 17日,欧洲航天局将退出原定于 2022年 9月发射的 EXOMARS俄罗斯 -欧洲联合火星探测任务。该探测任务最早在 2013年由俄欧双方达成,是近年来双方在航天领域较为重要的合作项目之一。罗戈津表示,即便美国确实停止了 GPS在俄境内的服务,俄罗斯仍有自己独立的格洛纳斯( GLONASS)系统来为民众和军方提供定位服务。对比来看, GPS系统在 1998年即达成全球 98%地区的覆盖率,且因其免费、操作性强等特点基本占据全球市场。精度方面,格洛纳斯可精确至 1.5米,相对 GPS的 0.1米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即便格洛纳斯的独立性可以保障俄军方的正常活动,在民用领域, GPS的停用仍然会对俄民众生活带来一定困扰。
美国放开联邦土地油气开发租赁促进生产 自 2021年 1月拜登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于在联邦土地上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租赁明显收紧,但目前俄乌局势的发展使得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据统计,美国 28%的土地(陆上和海上)为联邦政府所有,其涵盖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美国的 22%和 12%。但拜登在竞选时曾誓言,要结束此前的联邦土地上的油气开发租赁,他上任后就立即暂停了钻井拍卖。目前美国的石油总产量约为每天 1160万桶,在俄乌冲突加剧后,美国政府一度向页岩油厂商施压,要求他们 “不惜一切代价 ”来增加供应。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估算,预计 2022年 12月美国的原油产量将达到约 1264万桶 /天,比 2月增加 100万桶以上,增加的大部分为页岩油。美国将增产的希望寄托于页岩油行业的复苏,但据美国广播公司( ABC)披露,目前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并不愿买单,对快速提高产量存在很多顾虑。根据行业代表、分析师的说法,石油行业缺乏足够的工人来支持产量的迅速扩张,投资钻探资金不足,并且企业担心,如今的高油价不会持续下去。在此情况下,当地时间 3月 18日,拜登政府宣布将恢复联邦土地的油气开发租赁,此举显然搁置了此前因气候变化而限制油气开发的承诺,而屈从于油气增产的现实压力。
亚洲需求拉动俄罗斯 3月部分能源出口增长在西方全面制裁的背景之下,俄罗斯正在积极对外出口能源。据路透社报道,路孚特 EIKON数据显示,俄罗斯对中国的液化石油气铁路供应将在 3月份(约 7.2万吨)比 2月份( 2.4万吨)增加两倍。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俄罗斯液化石油气通过波罗的海鲁戈港和亚速海南部港口 TAMAN和 TEMRYUK通过铁路运往欧洲。但最近向西方买家供应液化石油气受扰,迫使生产商进行了调整。另据油轮跟踪机构 Petro-Logistic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3月份俄罗斯海上原油出口较上月有所增加。数据显示, 3月份俄罗斯海上原油出口量较 2月份增加了 35万桶 /日,平均达到近 300万桶 /日,而成品油出货量在 3月份超过 200万桶 /日。该机构首席执行官 Daniel Gerber表示,公司的确看到许多俄罗斯石油商品没有了目的地,但更多的俄罗斯石油似乎正在流向亚洲地区。据报道,印度最大的炼油企业印度石油公司已购买了 300万桶乌拉尔原油,准备在 5月份交货。另一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印度斯坦石油公司也购买了 2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计划在 5月份装船。航运情报公司 Kpler的统计显示, 3月,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的石油量达到 36万桶 /日,为 2021年平均水平的近四倍。印度官员称,俄罗斯为印度进口的石油提供了打折价,比国际基准价格低 20%。除此之外,石油运往印度所需的保险和航运费用都由卖方承担。
能源形势迫使欧洲各国陆续改变核电政策 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涨,甚至改变了政策相对激进的欧洲国家在能源转型上的步伐。法国此前曾计划逐步降低核电的占比,但当前在欧洲持续的能源供应紧张背景下,法国政府改变了法国的核能发展战略,谋求以大规模新建和延寿现有机组谋求全面重振核电工业。德国是欧盟之中主张用再生能源取代核电的大国,欧洲的能源危机也使其正考虑是否该延长境内核电站的使用年限,而不再坚持于 2022年底弃核。除德法以外,欧盟其他国家也在加速核电布局。荷兰已表示希望增加核电产能,波兰也在寻求加入核能俱乐部,英国正在计划建设新的核电站。在法国的推动之下,整个欧盟甚至确认了核电也属于绿色能源。最新的动态来自于比利时,其日前决定将退出核电的时间延后 10年至 2035年。能源形势恶化也是比利时延迟核电退出的关键因素。 2021年,由于天然气价格暴涨,比利时气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从 34.7%降至 24.8%,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也从 18.5%降至 16.7%,核电则“借机”抢占了市场份额,比重同比增长了 10个百分点,达到 52.4%。对于核能政策的改变,比利时政府在声明中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国家缺乏远见,这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今天,我们摆在桌面上的计划就是对这种‘缺乏远见’的回应。”从这种表态看,比利时对能源政策进行了反思后,在能源现实的面前低下了头,正如同许多欧洲邻居一样。
日媒分析:美国开始金融收缩,世界面临考验 美联储决定启动加息。美国一直以来通过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应对新冠疫情危机,但受预料之外的供应限制影响,有必要转而调整政策应对高通胀。世界正面临俄乌冲突这一新危机,为维持国际秩序,经济稳定是绝对条件。问题是全球经济能否承受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美联储打算在 2023年将政策利率提高到略低于 3%的水平,负债过多的国家和公司的利息负担将加重。低信用公司发行的低评级债券收益率比美国国债高出 4个百分点,在短短两个月内扩大了 1个百分点以上。新兴国家的资本外流在所难免。由于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斯里兰卡货币 7日出现高达 10%的大幅贬值。尼日利亚最近暂缓出口商的外币纳税,允许以本国货币奈拉支付。美元短缺问题蔓延。大约 40年前,伊朗革命导致原油价格飙升,全球范围内出现急剧的通货膨胀。 1979年就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 ·沃尔克将政策利率提高到 20%左右以缓解物价飙升问题,但导致了 20世纪 80年代美国的经济衰退和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美国潜在增长率在 2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处于约 3%的水平,鲍威尔说目前是 “约 1.75%”。这表明美国经济实力减弱。甚至有一种隐隐忧虑的是,在应对通胀方面落后的美联储或被迫实施超出预期的紧缩政策,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 ·萨默斯说, “这很可能导致滞胀 ”。俄乌战事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不安。鲍威尔誓言: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维持经济增长。 ”
欧盟力推 “碳关税 ”争议犹存 欧盟理事会近日就世界首个碳边界调整机制相关规则达成协议。该机制是欧盟委员会去年 7月提出的一揽子环保提案中的核心内容。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将其视为一件优先事项。欧盟委员会去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环保提案,旨在实现到 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 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 55%,其中包括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分析人士指出,欧盟力推碳关税主要是基于增强欧盟企业竞争力、缓解财政压力以及加速能源战略自主等方面的考虑。但目前就推出碳关税仍有很大争议,特别是在逐步取消免费碳排放许可方面。碳边界调整机制生效后将与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行,并对其具体条款形成补充或替代。但欧盟成员国还没有决定以多快的速度征收碳关税来取代目前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下行业获得的免费二氧化碳排放许可。欧洲水泥和钢铁行业此前就担心,一旦开征碳关税,他们将无法享受现行的免费碳排放配额。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出口汽车和机械设备需要用到大量钢材,这样征税反而会导致成本增加,丧失自身竞争优势。碳关税的收入分配方案也未可知。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在其他有关立法提案中仍有若干问题有待商榷。欧洲议会负责这项政策的议员穆罕默德 ·查希姆说, “这项协议还有很多棘手问题没有解决。 ”一些行业也正在游说保留免费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此外,外界对欧盟开征碳关税是否符合现行贸易规则也存有疑虑。欧盟很多贸易伙伴强调,碳边界调整机制应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国际气候协定兼容,否则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风险。
德国呼吁恢复被特朗普叫停的跨大西洋自贸协定谈判 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 ·林德纳表示: “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林德纳说: “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中,与世界各地认同我们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美国驻柏林大使馆没有直接回应林德纳的评论,但表示,现有的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确保了当前的政策支持全球增长。据报道,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称: “当前的危机表明,美国、德国和欧盟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此前,美国前总统唐纳德 ·特朗普中止了与欧洲就一项名为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的谈判。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去年净利润超千亿美元同比增长 124% 全球最大石油公司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财报显示,该公司 2021财年净利润约合 1098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大涨 124%;沙特阿美 2021财年总收入则约合 359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超 75%。财报分析称,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化工业务板块的整合及炼化业务板块利润率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