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行情资讯(9.12-9.18)

发表日期:2021-09-23    来源于:全联集采水产品资讯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1622

1、泰万盛暂停原料采购,金枪鱼市场下行压力加剧。消息人士称,全球最大金枪鱼罐头生产商泰万盛(Thai Union Group)决定本月不在泰国采购金枪鱼(鲣鱼)原料,导致曼谷地区价格下跌。9月份,曼谷CFR报价为$1,300-$1,350/吨,较上月下跌$120-$200/吨。厄瓜多尔曼塔价格维持在$1,650-$1,700/吨,但曼谷需求疲软可能对厄瓜多尔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2、阿拉斯加狭鳕鱼糜供给持续性短缺,不断推高日本市场价格。据日媒报道,受疫情限制、产季问题以及加工成本上涨因素影响,阿拉斯加狭鳕鱼糜销往日本价格向上剧烈波动,下半年供给短缺迹象愈发明显。在日本,秋冬季是鱼糜消费旺季,大厂商已开始着手准备,试图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抵消部分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调整难度较大,原料价格高涨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放大,管理和业务模式将面临更多困难。


3、全球罐装鲑鱼产品市场价值在2021年达到45亿美元。市场调查公司Fact.MR发现,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全球罐装鲑鱼市场预计将在2021年达到45亿美元,预计美国占北美罐装鲑鱼总市场份额的61.8%。到2031年,市场对罐装太平洋鲑鱼的需求预计增长6.9%。


4、欧盟建议挪威和俄罗斯就北极鳕鱼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相关各方合作。由国际海洋环境研究委员会独立提供的2021年科学建议表明,鳕鱼资源恶化的速度快于预期。欧盟称,科学家建议在2022年将北极鳕鱼捕获量减少43%,而挪威-俄罗斯的管理计划只允许减少20%。欧盟鼓励挪威和俄罗斯与所有相关各方合作共同管理北极鳕鱼,在北极鳕鱼的可持续和非歧视性管理方面达成一致。


5、疫情加剧了海产品标签错误率。非营利组织Oceana在十多年前发起了一场打击海鲜欺诈的运动,标签错误率正在呈现减少趋势,但疫情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反弹。“欺诈”行为在野生海鲜中更为常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一份报告发现,当鱼类被高度加工成预制鱼食时,物种替代和错误标签尤其难以发现。


6、预计三季度越南鲶鱼对中国的出口继续下降。越南海产品出口商和生产商协会(VASEP)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越南鲶鱼对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额超过2.38亿美元,同比减少5%。自今年二季度以来,越南鲶鱼对中国内地的出口总值同比下滑11.4%。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越南鲶鱼对中国的出口将继续下降。


7、八月份,越南海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越南媒体Vietnam Biz报道,受疫情影响,8月份越南海产品出口额大幅下滑,出口总额约5.8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较7月份减少31%。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及周边省份是海产品加工出口的主要集中地,占比在90-95%。相比7月份,8月份海产品出口企业减少了100多家。

头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对虾之都概况 | 新闻资讯 | 产品展示 | 供求信息 | 养殖技术 | 市场导向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对虾之都--湛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8683号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经济开发区乐山路23号恒兴大厦2118 Email:zjaap@vip.163.com
电话:86-0759-3582632 传真:86-0759-3582631
技术支持:广州网站建设